【Cardiff学子】A Level全A牛娃“硬核”改寝室电路,点亮理工专业探索之旅。
导语:
在卡迪夫学校众多牛娃的案例中,Gilbert同学却足够特别,他是上海卡迪夫学校的一名学生,选择了2+1学制,目前已经完成了两年在上海的学业,现在正在英国卡迪夫总校度过高中的最后一年,也凭借预估成绩A*(物理)A(数学)A(化学)申请了帝国理工、UCL等G5名校的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正在等待录取结果中。
在完成与他的访谈后,我充分认识到“成绩好”只是所有优秀学生身上最平庸的一点。
01
学习和爱好,可以兼得焉
“成绩好是一方面,他最特别的地方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很多重要的决定都是他自己做的,而他的父母也足够信任他、尊重他。”上海卡迪夫学校的老师是这样评价Gilbert的。然而,在卡迪夫老师眼中如此耀眼的Gilbert初中时的标签却是不太受待见的中等生,有时上课会捣乱,“耽误”学习的兴趣爱好太多,还很偏科:数学英语很好,但是语文不太行。
“我觉得初中时老师限制了我的发展,很多我感兴趣的事情老师都不让去做。”Gilbert喜欢科技类的一切,也是超级摄影爱好者,所以当航拍刚刚流行起来时就吸引了他的全部目光。恰巧同学家里有资源,带了一台崭新的航拍器到学校。少年的满腔热情都投入到了这个新兴的科技产品上,但是飞行器被成功放飞了,Gilbert却被老师“拽”了回来,而牵制住他的“绳”是中考。
老师不让Gilbert做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让他全力备战中考,这一点不仅压制了他的兴趣爱好,也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完成初中的学业以后他选择进入上海卡迪夫学校读高中。
就读国际化学校不是一个因为不适应体制内学习生活、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出国是Gilbert一早就决定的事情。“我父母从小就没有对我有过多干预,我们经常出去旅游,初中的时候也去过英国游学,经历多了以后,我就不满足于短暂的游历,就渴望去到更远的地方,有更广阔的视野。”对于Gilbert的想法父母向来尊重且支持,所以定下出国的目标、进入国际化学校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
进入上海卡迪夫以后,Gilbert也越来越意识到这里才是真正适合他的环境。曾经被初中老师当成是“不务正业”的摄影爱好派上了大用场。Gilbert成为了学校唯一的摄影记者,每次只要有活动,老师就会让他全权负责摄影工作,“以前初中的时候,演出后台老师从来不会让我进去,但是卡迪夫的圣诞晚会、万圣节晚会后台都是由我着手去弄的,我很喜欢这些所以很乐意。”
Gilbert还调侃老师们把他当作免费劳动力,但是可以看出他的兴趣爱好以及拍摄能力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尽管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会有一些小失误,老师们也还是给予他充分的自由空间去试错、去提升,所以最后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很有满足感。
02
做个电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
个性独特、兴趣爱好广泛与学习从来都不冲突,并且在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还能对学习积极性有所助力。而Gilbert更特别的一点是他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很执着,并且还能将其转化为学术优势。正如他从小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科技、物理,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会主动去寻找学习资源,例如关注青少年科创中心定期开设的课程,Gilbert很小就接触学习过现在很多国际化学校都在主推的STEM课程;他也参加过上海科技馆组织的各种活动,还学习制作过仿生机器人等等。“把时间放在我感兴趣的事情上我觉得很值得,也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习的完整过程可以分为输入和输出,而考试并不是知识输出的唯一方式,能够学以致用才是更好的知识转化结果,这也是Gilbert擅长做的事情。对此,他还在卡迪夫制造了一次小小的轰动。
一天在宿管查寝的时候,推开Gilbert寝室门的一瞬间,房间亮起了一闪一闪的灯,那时已经断电,而Gilbert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仅仅靠一堆小组件就制作出了给小灯泡供电的电路,并且还会随着门的开关而亮起和熄灭。很快这个小发明就吸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除了同宿舍楼的同学以外,还吸引来了Gilbert的物理和化学老师,他们都感到惊喜又意外,并且没有一个人指责这个有些“恶作剧”性质的行为。
谈及这件事,Gilbert也很有成就感,他说制作这个小灯的灵感其实都是来源于生活,“3月份的时候天气很冷,有同学会在门上挂风铃,如果门开了有风透进来铃声响起就会有提醒的作用,我又联想到地铁上如果门关好以后提示灯就会熄灭,所以就想到要做一个跟风铃相同作用的提示灯,希望门打开的时候小灯就会亮起来。其实需要的材料很容易就能获得,利用的也是最基本的物理课上学到的电路知识,再加上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应用视频,我大概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搭好了。”△摄影by Gilbert——上海地铁信号灯
Gilbert说得很轻松,但其实“想到要做”和“成功做出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不仅是平时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发散性的思维和打破常规的行动力,这一点可能是学霸们的共同特点,几年前有新闻报道说“麻省理工学院的黑客们入侵实验楼玩俄罗斯方块”,这则新闻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学霸们常常不走寻常路,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顶尖大学的校园文化往往会更加开放一些,也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行为和思维空间从而能够更好激发创造力。
03
“一生一方案”助力升学之路
上海卡迪夫的老师们也关注到了Gilbert对科技和物理展现出的浓厚兴趣和学习能力,便以此作为他的升学目标做了充分的准备。不过在这个过程中Gilbert的主导性也一直很强,与升学老师交流的时候他就明确提出自己想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然后老师根据他的兴趣点提供了专业信息、开设这一专业的学校清单还有排名等等。
“我选学校的过程非常快,因为目标明确,只看开设电子电气工程的学校,然后在这些学校中选排名最好的就可以。其实我在卡迪夫上过5个人的牛津剑桥班,但是后来知道牛剑没有我想上的专业就不参加了,我不会因为学校排名而妥协专业的。”在大学申请的过程中Gilbert一直拎得清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但是在谈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时,他却没有给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觉得我是真的很喜欢这方面(电子电气)的知识,我就会一直钻研下去,先完成一个知识的原始积累,至于工作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从Gilbert身上能感受到他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很执着,把一个领域的知识完全吃透然后做到极致,结果应该不会太差,可以想像Gilbert未来应该是个科研型选手。
不过Gilbert毕竟还是少年,对未来的规划很多时候凭的是自己的一腔热血,至于“后劲儿”是否能跟上还需要更专业的人来把关。对此我也采访了上海卡迪夫学校的校长徐志军,想知道学校是怎样看待Gilbert这样有主见、有个性的学生的。
徐校长对Gilbert的特立独行很认可,但作为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他也会有更多理性的考量,“我们非常希望见到越来越多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但是孩子有主见不代表他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而我们在充分尊重孩子想法的前提之下会去帮助他将选择的风险降到最低,例如升学,我们会把他感兴趣专业的相关资料全部给到他,包括学科涉及哪些内容,入学的要求是什么以及将来的发展、就业是什么,目的就是让他有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真正确定这些就是他想要的。然后我们定期会跟学生针对升学情况进行沟通,了解当下他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并及时给出反馈建议。我认为鼓励和提醒是师生沟通最主要的作用。”
这种事无巨细的升学指导不仅仅是针对Gilbert一个人的,徐校长说卡迪夫每个学生都有针对他们个性的定制升学方案,他们称为“一生一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学校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他们以后对于职业的规划等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升学指导规划。徐校长介绍说:“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引导学生发现兴趣点,就像Gilbert喜欢科技一样,很多同学也会有其他领域的爱好。在了解完他们的意向后我们就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喜好、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选定目标院校和专业,并通过让他们提早了解入学条件的方式提升一定的学习内驱力。
有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目标很难实现,但我们会把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学期,每个阶段完成一个小目标相对来说会容易一些,随着时间的积累,孩子一步一步地就能最终进入自己的理想院校。”